536
宇宙在绽放
2025-10-09 随着世界空间周接近尾声,宇宙依然不断给予我们仰望的理由。想象一下云朵——不是在天空中飘动,而是在浩瀚星海中延展,孕育着新星的诞生。这正是NASA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所捕捉到的“创生之柱”景象。如图所示,色彩与细节前所未见,令人震撼。<br>这些巨大的尖塔状结构,从左下角斜伸至右上角,几乎完全由尘埃和气体构成,这里正是恒星诞生的摇篮。在这些巍峨的结构内部,引力紧紧束缚着团块状的物质,逐步引发燃烧,从而孕育出新的恒星,它们已在柱体边缘闪烁生辉。令人惊叹的是,这一宇宙奇观正发生在距我们仅6500光年的鹰状星云中。这些柱体隐藏在遮蔽遥远宇宙的厚重星际云带之后,却依然绽放着璀璨的光芒,成为星云的焦点所在。
桌面版>
535
金色的秋日余晖
2025-10-07 又到了一年之中,山峦褪去夏日青翠,披上绚烂秋色的时节。变色通常始于九月初至十月初,高处山坡率先染上秋意,随后低处山谷渐次跟进。白杨树堪称这场视觉盛宴的主角,其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宛如金币般熠熠生辉。然而白杨的绚烂并非年年如约而至。它们的色彩取决于多重因素——树木健康状况、局部气候变化、土壤湿度,以及生长海拔与纬度。健康的白杨林才是真正的季节主角:枝繁叶茂的林群色彩更明亮,落叶也更晚;而受压或衰弱的树木往往迅速褪色,只留下一抹短暂的辉煌。去年令人惊艳的景致,今年或许黯淡无光。今日镜头捕捉到斯内弗尔斯山麓的绚烂盛景——这座科罗拉多州斯内弗尔斯山脉的最高峰,从里奇韦镇拔地而起,海拔拔高逾7000英尺。
桌面版>
531
野性畅游,自在徜徉
2025-09-12 凭借终身伴侣关系、独特的鸣叫声和回声定位能力,海豚远不止是聪明的游泳者。自2022年首次被观察到以来,世界海豚日旨在关注这些聪明的海洋哺乳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这一天鼓励人们了解它们的行为以及所面临的威胁。超过40种海豚在我们的海洋中游弋,从毛伊海豚到伊洛瓦底海豚。它们是卓越的导航者、问题解决者和团队合作者。有些甚至会形成超级群落——数百或数千只海豚在近海共同迁徙的临时聚集。<br>在埃及马萨阿拉姆海岸附近,一群群旋尾海豚在红海温暖的海水中优雅地游弋——正如今日所见。正如其名,它们能在单次跳跃中连续跃起并旋转多达七次。这些海豚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水域,白天在平静的海湾休息,夜晚则在近海捕食。然而,它们可预测的活动规律使它们容易受到无序旅游业的威胁。一些保护区现在限制游客进入,以让海豚能够不受打扰地休息。希望是,这些生物能够继续它们的旋转,不受干扰。
桌面版>
526
当天预订
2025-09-08 读一读,就相信它——读写能力改变一切。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读写能力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开启了通往更大自由和积极全球公民身份的大门。国际扫盲日(自1967年以来,每年的9月8日)认识到其深远的影响,提醒人们读写能力在为所有人建设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方面至关重要。今年的主题探讨了数字时代的读写能力,科技正在不断重塑人们学习、交流和参与社会的方式。因此,数字化参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br>位于新加坡乌节门(Orchard Gateway)的library@orchard将这一愿景融入以年轻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中,体现了图书馆与年轻受众互动方式的大胆转变。这个占地18,000平方英尺的空间横跨两个视觉上截然不同的楼层——工作室和阁楼——收藏了10万件精选藏品。该图书馆由新加坡理工学院的学生和讲师合作开发,是乌节路中心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表达和创造性探索的环境。
桌面版>
524
蓝与白的梦境
2025-10-14 你是否曾想过生活在电影布景中是什么感觉?在希腊圣托里尼群岛的伊亚村,这种体验几乎成真。这里曾出现在《牛仔裤的夏天》和《古墓丽影》等影片中。标志性的基克拉迪式建筑——立方体造型、平顶的白色房屋——与悬崖边的壮丽景色,仿佛不属于现实世界。它独特的建筑风格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的水手和商人直接在火山悬崖上凿建房屋,夏季清凉、冬季温暖。而蓝白相间的粉刷,也不仅仅是为了美观:石灰涂层能让雨水顺流而下并被收集利用。如今,游客可以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小巷中,参观海军海事博物馆,或登上圣尼古拉斯城堡遗址,欣赏那令人难忘的落日。<br>伊亚素有“鹰巢”之称,俯瞰着帕利亚岛和尼亚·卡美尼岛这两座火山岛,以及曾在公元前1600年米诺斯火山喷发前与圣托里尼岛相连的特拉西亚岛。而圣托里尼本身,则宛如大海中的一顶岩石王冠——一座半沉入海底的巨大火山口,由公元前1600年的那场喷发塑造,那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剧烈的火山爆发之一。
桌面版>
521
酷毙了
2025-09-21 它们圆溜溜的眼睛背后藏着更多故事。每年一度的海獭认知周,正是为了彰显它们在维护沿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这项由非营利环保组织“野生动物保护者”于2003年发起的活动,致力于推动公众教育与实际行动。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海獭或漂浮于冰面,或如今日图片所示,用它们最爱的石头在腹部敲开贝壳。更不为人知的是,它们对海胆的食欲如何助力保护海藻森林。<br>人们常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地漂浮在水面上,用爪子相互连接,显得十分安详——但它们的历史却讲述着截然不同的故事。从1741年到1911年,海獭因其浓密的皮毛而遭到大规模捕杀,濒临灭绝的边缘,后来通过保护才得以恢复。然而,危险依然存在。石油泄漏、渔具缠绕、疾病侵袭以及海洋变暖持续威胁着它们的生存。海獭依赖洁净的冷水环境,其皮毛并非防水——而是通过锁住空气来保暖,任何油污污染都可能致命。本周旨在唤起人们对它们的关注,并守护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域家园。
桌面版>
518
致敬原住民之声
2025-08-09 每年8月9日,联合国都会庆祝“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这一日是纪念原住民社区坚韧精神、智慧和丰富文化的时刻。在美国,这一天也成为反思美洲原住民部落历史与贡献的契机,同时鼓励人们与全球各地的土著人民携手共进。<br>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新西兰展现了原住民遗产的震撼实例。位于陶波湖的悬崖之上,矗立着恩加托罗伊朗伊矿湾的毛利岩石雕刻,这是一份对毛利祖先的深情致敬。这些石刻由艺术家马塔希·瓦卡塔卡-布赖特韦尔亲手雕刻,仅能乘船前往,象征着敬意与坚韧不拔。它们提醒着我们:原住民文化并非静止的历史遗迹,而是充满生命力、不断演进、并与土地紧密相连的文化传承。<br>在我们纪念这一天的同时,让我们承诺去倾听、学习,并支持本国及世界各地原住民的权利。无论是通过教育、倡导,还是文化交流,每一项行动都有助于守护那些长期以来守护地球的声音。
桌面版>
511
这是谁的家?
2025-08-04 作为夜空中的无声猎手,猫头鹰是动物王国中最迷人的动物之一。它们能够将头部旋转多达270度,再加上无声的飞行和卓越的夜视能力,充分展现了其非凡的适应性。全球已知有200多种猫头鹰,它们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深深融入人类的文化传统。每年的8月4日是国际猫头鹰意识日,这一天不仅是对它们在自然界中重要角色的致敬,也是提醒人们关注它们所面临威胁的重要时刻。<br>今日图片展示的是一对筑巢的乌林鸮。它们是世界上体长最长的猫头鹰,体长可达24到33英寸,分布于整个北半球。与许多鸟类不同,乌林鸮并不自己搭建巢穴,而是选择利用大型猛禽遗留下的旧巢,或在断裂的树顶和空心树干中安家。尽管它们体型庞大,属于顶级捕食者,却性情温和,很少与同类或入侵者发生冲突。然而,在雏鸟尚未能飞行的阶段,雌鸟会极力保护它们脆弱的幼崽。
桌面版>
510
死谷的幽灵
2025-09-02 乍一看,这仿佛是一件超现实的艺术装置:黑暗的树木凝固在黏土平原上,背后是沙丘和闪烁的天空。但这幅来自纳米比亚纳米布-诺克卢夫国家公园的德阿夫莱(Deadvlei)的景象,完全是自然形成的。德阿夫莱(Deadvlei)这个名字意为“死沼泽”——这是曾经填满这个盆地的湿地的遗迹。<br>数百年前,一条河流曾滋养着这片生命。随后沙丘移动,切断了水流。曾经在此生长的骆驼刺树并未倒塌或消失。极度干旱和土壤中极高的盐分含量彻底阻断了自然分解过程。在这种环境下,就连腐烂也停止了。这些树木被沙漠“防腐”——被阳光晒干,变得僵硬,根系牢牢扎根于原地,最长可达900年。死谷的力量不仅在于其震撼的美景,更在于其静默的抗争。这些树木虽已不再存活,却也未完全消逝,如同永恒的见证者,屹立于这个选择宁静而非消亡之地。
桌面版>
505
思绪之礁
2025-10-10 有些日子只标志着一个里程碑,而斐济的10月10日却见证了两个。1874年的这一天,斐济群岛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近一个世纪后的1970年,同一天,斐济升起了自己的国旗,宣布独立。斐济日是一个独特的全国性节日——既是反思的时刻,也是庆祝的日子。庆典从庄重的仪式开始,国旗冉冉升起,领导人发表演讲。学校和社区团体常常会举行历史重现或表演活动。街道上挤满了游行队伍,村庄里上演着传统舞蹈“梅克”,橄榄球场上热火朝天。家家户户则准备传统菜肴,比如将肉和根茎类作物埋在地下烤制的“洛沃”,以及用柑橘汁腌制的鱼“科科达”。<br>如今,自由的精神从繁华的城镇延伸到像莫努里基岛这样的偏远瑰宝,如今日图片所示。这座岛因《荒岛余生》的拍摄而名声大噪,虽无人居住,却绝非死寂。环绕小岛的珊瑚礁宛如天然的堡垒,既能抵御风暴侵袭,又庇护着无数鱼类。斐济的珊瑚礁恰如其分地成为了一个隐喻:坚固、多样且与国家的福祉紧密相连。
桌面版>
497
爱上密歇根
2025-10-17 密歇根州罗克河峡谷深处,罗克河瀑布在冰川雕琢的景观中悄然显现,周遭密林环绕,层层历史沉淀。在上半岛这片土地上,人类足迹绵延数千年:原住民阿尔冈昆语族之后,法国与英国探险者接踵而至;19世纪采矿与伐木业繁荣时期,芬兰、瑞典及法裔加拿大移民在此定居。如今这片人烟稀少的区域仅容纳着密歇根州3%的居民,森林与瀑布依旧保留着近乎原始的宁静。<br>要抵达瀑布,需沿着蜿蜒小径徒步前行,途中松柏参天、枫树成荫,林荫下蕨类与野花尽情舒展。红松鼠穿梭其间,白尾鹿悄然移动,鸥鸟与啄木鸟的鸣叫在海瓦萨国家森林回荡。小径尽头,一道18英尺高的瀑布倾泻而下,汇入清澈水潭。随着季节更替,这里展现出不同的风貌:夏日阳光在水面流转跳跃,秋日将树冠染成绚烂火海,冬日则为岩石披上晶莹冰晶。在罗克河瀑布,每一次造访,都是一次感官与自然灵魂的全新邂逅。
桌面版>
492
雾中遐想
2025-10-03 雾气袅袅,水波粼粼,传说萦绕——欢迎来到格伦·布里特尔。在苏格兰传说中的“雾岛”斯凯岛上,峡谷绵延展开,紫色石楠花如地毯般铺满崎岖山坡。这片土地回荡着历史的低语:远在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猎人循溪而行之前,恐龙的足迹早已镌刻于峭壁之上。九世纪时,航海的北欧维京人在此定居。数百年后,强大的麦克劳德与麦克唐纳氏族相继占据这片疆土,他们的城堡见证了无数战役与同盟的兴衰。<br>在群山与隐秘湖泊之间,仙女池闪烁着翡翠与绿松石般的光泽,水流在火山岩上翻滚奔涌——据当地传说,这里曾是仙女们在月光下翩跹起舞之地。不远处,被称为“水之釜”的科鲁伊斯克湖隐匿于锯齿状的黑色库林山峰之下,相传湖中有水怪出没,是一种能变幻形貌的水灵。红鹿在石楠丛中悄然滑行,野兔沿着隐秘小径消失不见,金雕在高空盘旋。布里特尔峡谷正是地质奇观、野生动物与人类历史交织之地。每块岩石、每道瀑布、每座山谷都在诉说故事——请轻步慢行,侧耳倾听。
桌面版>
492
从“灰色幽灵”到幽灵传说
2025-10-24 她注定不会被遗忘。1936年,“玛丽女王号” 首次横渡大西洋时,便夺尽风采。这艘装饰艺术风格的巨轮打破了航速纪录,承载过无数名流、皇室成员与政要。二战期间,她的身份从“海上宫殿”骤然转变为“灰色幽灵”,奢华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装载盟军部队的使命。1967年,航行30年后,她退役停泊在加州长滩。如今,她的甲板化身为酒店走廊、导览展区,成为一座活生生的海事历史纪念碑。<br>但她的传说并未随锚链一同沉寂。多年来,游客与船员都声称曾在空荡的走廊里听到回声,在金属甲板上听见脚步回荡,甚至在荒废的泳池边传来孩童的笑声。如今的“鬼魂之旅”常常以这些诡异故事为卖点,但历史学家指出,船上所有死亡事件均因自然原因,从未有过谋杀记录。今天的“玛丽女王号”既是历史的地标,也是传说的舞台。那么,她真的闹鬼吗?没有任何档案能够证实,但那些低语般的传闻,依旧让她的故事历久弥新。
桌面版>
482
关于啤酒和风景的故事
2025-09-20 每年秋天,德国慕尼黑的特蕾莎草地都会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大的节日之一——慕尼黑啤酒节。啤酒节最初于1810年为庆祝一场皇室婚礼而举办,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持续16至18天的传统节日,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万人参加。啤酒节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场地占地约450万平方英尺,设有14个主帐篷,每个帐篷可容纳数千人。每年,游客们会喝掉约700万升啤酒,以及堆积如山的椒盐脆饼、香肠和姜饼心。慕尼黑啤酒节上供应的所有啤酒均来自慕尼黑啤酒厂,并符合德国啤酒纯度法(Reinheitsgebot)的严格标准。<br>除了美酒佳肴,广阔的游乐场本身就是一个世界,里面充满了过山车、游戏和经典游乐设施。其中,旋转木马“Wellenflug”(如图所示)可以一览节日场地和慕尼黑天际线的壮丽景色。今年的啤酒节从今天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5日。无论您是来啤酒、椒盐脆饼,还是来体验在城市上空翱翔的刺激,啤酒节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桌面版>
473
刻在石头上
2025-10-22 在保加利亚巴尔干山脉西麓,贝洛格拉奇克石林如同一座天然画廊,每一块岩石都诉说着独特的故事。这些砂岩与石灰岩柱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化与侵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特造型,当地人坚信其中有些轮廓酷似人物、动物,甚至完整的场景。因此,这些岩石也被赋予了富有想象力的名字,如"骑手岩"、"女学生岩"、"僧侣岩"等。在这片土地上,辨认岩石形状就像在玩一场大自然版的猜谜游戏,既有趣又充满惊喜。<br>这些岩石如今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绵延超过18英里,环绕着贝洛格拉奇克小镇。它们的色彩会随着光线变化,从深红到金黄,宛如一幅动态的自然画卷。历史也曾赋予它们实际用途——贝洛格拉奇克堡垒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座堡垒最早由罗马人修建,后来又被奥斯曼人加固,其结构巧妙地依托岩石作为天然屏障。毕竟,当山体已经筑起坚固防线,又何须再费力建墙?如今,游客们来到这里徒步、攀岩、拍照,探索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但他们往往带走的不只是照片,更是故事。贝洛格拉奇克石林不仅是地质构造,更是凝固在石头中的传说。
桌面版>
471
芬兰的活泥炭地
2025-10-25 芬兰的沼泽大多是由泥炭地组成,它们源自大约 12,000 年前上一个冰河时期结束后,沉积物与苔藓不断堆积、分解而成。<br>这仅仅是个开始。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曾用来储存肉类的半咸水坑,以及一个约33英尺宽的神秘石圈——仿佛源自北方神话。它的用途?至今仍是谜。更近代的历史则留存在萨乌纳萨里桑拿屋中,它曾是伐木工小屋的一部分,为在这片北方森林中劳作的男人们提供温暖、休息,以及烘干身体的地方。<br>在这里野生动物随处可见,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生机。近百种鸟类在此筑巢,从天鹅、鹤到猫头鹰和红隼。保护区内设有多条长短不一的步道,长度从 1.9 英里到 8 英里不等,沿途散布着小屋与篝火点,邀请人们夏日徒步探索,或在冬季滑雪穿行。
桌面版>
464
使命必达
2025-10-04 10月4日至10日,世界空间周邀我们一同超越地球的界限,追逐星辰。这一盛事源于1957年苏联发射的"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以及1967年签署的《外层空间条约》——这份开创性的国际承诺标志着人类和平探索宇宙的崭新篇章。在这一周里,教室里充满实验的热闹,天文馆里惊叹声不绝于耳,望远镜将人类与遥远星系相连。这些瞬间共同编织出科学探索的宇宙篇章,见证人类不断突破边界的执着追求。本年度主题明确:点燃新一代探索者、工程师和梦想家的热情,让他们准备好改写宇宙的篇章。<br>今天这张照片展示了国际空间站(ISS)的壮观景象,这座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的巨型实验室,正环绕地球约250英里的轨道运行。其太阳能电池板持续吸收阳光,为微重力环境研究、前沿科技探索以及人类在地球之外的生存实验提供动力。这张照片由SpaceX载人龙飞船“奋进号”拍摄——这艘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自2020年以来已完成六次任务,负责运送宇航员和货物。这一场景生动诠释了人类选择合作而非竞争时所能取得的成就。每一块闪闪发光的太阳能板都在昭示:最后的疆域触手可及,而探索它的无畏气魄,正是人类的本质。
桌面版>
463
时光扎根
2025-10-29 葡萄牙的马德拉岛位于本土西南约600英里处,这里隐藏着一片与众不同的森林。在岛的北坡上坐落着法纳尔森林,薄雾在古老的月桂树间飘荡。这些树是马德拉岛亚热带常绿林的一部分,亚热带常绿林是曾经广泛分布的月桂树林的杰出遗迹。它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同类森林,其中约90%被认定为原始林。这里孕育着独特的动植物群,包括马德拉长趾鸽等特有物种,堪称一座活着的自然历史博物馆。<br>在法纳尔,盘根错节、覆满苔藓的树干宛如守护者,守望着这片古老的遗产,数百年来自然的生机始终未曾消逝。除了蜿蜒的小径,这里还有静谧的角落供人驻足欣赏。在风景优美的观景点之间,有一片休闲区,并设有公共烧烤设施,甚至还有一个由远古火山口形成的冬季湖泊。这里既可以单纯地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也能尽情嬉戏,让人流连忘返。
桌面版>
460
那座铭记往昔的山丘
2025-10-18 每年十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是国际考古日,它鼓励我们“深入地表”,探索尘封的历史与文明的根源。该纪念日由美国考古学会(AIA)于2011年设立,如今世界各地通过举办活动、组织参观和亲身体验挖掘等方式来庆祝。<br>一些遗址,如图中所示,能与周围环境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乍看之下,英国威尔特郡的锡尔伯里山或许只是乡间一道普通的斜坡。然而它却隐藏着一个距今约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谜团。自公元前2400年左右起,当地人开采白垩岩,经世代人力层层搬运堆砌,最终建成这座欧洲最高的史前土丘——它完全依靠人力堆砌而成,高约129英尺。<br>它究竟是祭祀场所、宇宙标记,还是社群象征?这座山丘的原始用途至今仍是谜题,而对考古学而言,这些疑问往往比答案更珍贵。当文字记载缺失时,大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锡尔伯里山保存着这些沉默的记忆,提醒我们探究过往的意义何在——它重塑我们对历史的认知,放大被掩盖的声音,并昭示着历史永无终结。
桌面版>
455
成长中的冠冕
2025-09-17 他虽年轻,但这副鹿角已预示着未来的征战。在阿拉斯加的丹纳利国家公园,一只年轻的雄性驯鹿将头颅高高扬起,超越灌木丛的高度。此时,它的鹿角更像是冠冕而非武器——仍覆盖着绒毛。但即便如此,它们已隐约透露出一种由本能、较量与支配欲望悄然塑造的生命轨迹。<br>驼鹿是北美地区鹿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成员,成年雄性驼鹿体重可达1500磅,肩高近7英尺。它们的鹿角生长速度惊人——夏季每天可长达1英寸——但每到冬季便会脱落,次年春季重新生长。这头年轻的雄性驼鹿或许还未准备好为领地或伴侣展开争斗,但训练已然开始。它会与其他驯鹿进行轻柔的对决,学习如何移动、如何坚守阵地、如何在野性世界中晋升。在丹纳利国家公园看到驯鹿并不罕见,但发现一只正处于生长阶段的驯鹿则是另一番景象:这是见证巨兽诞生的瞬间。目前,这里没有激烈的冲突——只有阿拉斯加无垠天空下潜藏的静默力量。
桌面版>
450
坚持重要的事情
2025-09-30 在大奥特维国家公园茂密的桉树林中,考拉如同沉睡的哨兵,守护着澳大利亚的野性灵魂。这些有袋动物常被误称为“考拉熊”,但实际上它们与袋熊的体型更接近,它们结实的无尾身躯、毛茸茸的耳朵和柔软的黑色鼻子很容易辨认。<br>然而,考拉的未来岌岌可危。栖息地丧失、疾病以及丛林大火等气候威胁,使它们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但森林修复、专门的保护区以及原住民主导的保护工作正在扭转局势。只要持续呵护,这些温顺的攀爬者就能依附在树梢(以及我们的心中),成为澳大利亚野性精神的永恒象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桌面版>
449
南瓜日,今日登场!
2025-10-26 没有什么比一片等待采摘的南瓜田更能代表秋天了。这些圆滚滚的南瓜出现在南瓜派、门廊装饰、拿铁和游行中。美国一些地方更是把对南瓜的喜爱推向极致——伊利诺伊州莫顿镇自称为“世界南瓜之都”,因为其产量高且与罐装南瓜产业联系紧密。新罕布什尔州则紧随其后,将南瓜定为州水果。<br>你是否好奇过,为什么要在南瓜上雕刻?这一传统源自爱尔兰的古老传说。故事里有个叫“吝啬杰克”的人,他多次戏弄魔鬼,结果既不能进天堂,也无法下地狱,只能提着一个挖空的萝卜和一块燃烧的煤炭,在人间游荡照亮前路。后来移民将这个故事带到美国,而南瓜因体积更大、更易雕刻,逐渐取代萝卜,成为南瓜灯的首选。康涅狄格田野南瓜因其体型硕大、表皮光滑和鲜艳的橙色,成为最常见的雕刻品种。南瓜的颜色来自 β-胡萝卜素,但并非都是橙色的,它们也可能长成白色、绿色甚至蓝色。南瓜的妙用不止于此:它们曾作为稻草人守护田野,被用于“抛南瓜”比赛,甚至被掏空当作小船参加竞赛。那么,今年你的雕刻工具准备好了吗?
桌面版>
447
动态伪装
2025-10-08 八只触手,魅力十足,今天的主角是章鱼!值此世界章鱼日,当我们赞叹它们的智慧时,更要意识到:即便是这些海洋天才,也无法逃避气候变化和污染威胁。守护它们的家园,就是守护海洋的未来。<br>来认识一下伪装大师——白日章鱼。这种栖息于珊瑚礁的生物遍布太平洋和印度洋,从夏威夷到非洲东海岸皆有踪迹,堪称真正的“变形高手”。与大多数同类不同,它在白天狩猎,能瞬间改变体色、花纹乃至皮肤质地,完美融入环境。有时它还会上演精妙的"浮云幻影"戏码,投射虚假阴影诱使螃蟹在致命时刻移动。一旦猎物上钩,它便迅速出击。这位高超的猎手在珊瑚礁间游走,捕食鱼类、螃蟹、虾和软体动物。小猎物当场吞食,大猎物则拖回巢穴慢慢享用。
桌面版>
436
克拉克山脉的回声
2025-10-01 今年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遗产的又一个里程碑。约塞米蒂国家公园自1864年以来一直受到保护,以其令人惊叹的壮丽景色和生态意义而闻名。约塞米蒂坐落在内华达山脉的中心地带,占地近1200平方英里,孕育着巨大的花岗岩、奔腾的瀑布和古老的红杉。克拉克山脉是其鲜为人知的瑰宝之一——今天照片中显示的崎岖高海拔山脊。它以约塞米蒂的第一位守护者、自然保护先驱盖伦·克拉克的名字命名。<br>克拉克山脉静静地守护着约塞米蒂南部的荒野,其山峰被冰川侵蚀,顶部覆盖着高山草甸。这里,微风轻拂白皮松,天空开阔,呼应着公园诞生时的远见卓识。
桌面版>